You are using an outdated browser. For a faster, safer browsing experience, upgrade for free today.

【ESG】節能減碳與數位轉型孰輕孰重?

【ESG】節能減碳與數位轉型孰輕孰重?

6月20日下午,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British Columbia)萊頓鎮(Lytton)氣溫上升幅度史無前例,溫度為攝氏49.5度,連續3天創歷史最高氣溫,超過一千人緊急送醫救治;7月中在德國西部的洪水氾濫造成超過170人喪生;9月2日艾達颶風為紐約市帶來劇烈豪雨,5小時雨量可灌滿5萬座奧運泳池,至少造成43人不幸喪命。還記得不久前,七月河南鄭州「千年一遇」特大暴雨,上半年台灣則面臨最嚴重的乾旱危機。
 
沒有錯,這些連續不斷天災正是全球ESG浪潮中居首位的“E”,也就是「環境保護」相關議題。當全球暖化、氣候變遷日益嚴重,氣候變遷不僅是與一般大眾息息相關的議題,同時也成為外資機構投資者投資布局時列為最優先考量的因素。
 
近年來,這樣的風潮也已從歐美吹到亞洲,「2050淨零排放」(Net Zero by 2050)成為全球性行動,愈來愈多的政府、企業與個人知道本身必須採取行動,保護所有生物的生存環境,促進地球的永續發展。
另一方面COVID-19 疫情持續蔓延,不斷出現新的變種病毒,加速了數位轉形,根據麥肯錫顧問公司的一份報告顯示;85%的企業將數位化列為未來二年的經營重心。
 
那麼企業究竟是應該「氣候變遷」優先,還是「數位化轉型」優先,答案是二者並不衝突而是相輔相成。
 
鄰近的韓國即是一個最好的例子,為了因應氣候變遷,在2020年6月推行“Korean New Deal”,預計2020~2025年間,分別在“Digital New Idea”及“Green New Deal”各投入一兆台幣的預算,期待透過在工業與科技之整合、創新,加速推動「友善環境及數位創新」之經濟發展。
 
隨著蘋果電腦宣布2030達成碳中和,使得台灣71間供應商將100%使用綠電生產蘋果零組件,為了因應此一嚴峻挑戰,台灣的八大科技廠成立氣候聯盟,將帶領4000家供應鏈符合國際採購標準。
 
綠電、碳中和是企業眼前的重點,其實更進一步提升應該是全面走向「循環經濟」。
 
其實100%緑電或是碳中和只是蘋果電腦的第一步,其最終目標是打造封閉循環供應鏈(Close-loop Supply Chain),替代傳統的線性流程。封閉型供應鏈包括四個方向著手進行,分別是:採購、製造、使用、回饋。
 
談到智慧製造、智慧工廠、智慧建築皆與企業節能減碳息息相關,耗能場域能源使用效率提升,也是綠建築的根本訴求,因此數位化越成熟的企業在這四項活動越能往前推動,將來在經營永續性的表現也將加速領先同業。
 
數位化包括無紙化、遠距工作,依賴大量數據的傳遞、累積、存取及保護、分析運用乃至消滅,使得數據資產(Data Assets)取代有形資產(Tangible Assets)成為未來企業競爭力之關鍵。有沒有發現當上述每件事越到位,通常也伴隨著更精確掌握了碳排放。
 
首先碳排放、碳足跡及碳稅皆是以「數據」來衡量,如果不能精準掌握每項生產活動的碳排放數據,根本無從達成碳中和的目標。
 
因此數位化、完整的數據管理可視為碳中和、循環經濟及封閉循環供應鏈的基礎建設,而些數位化基礎建設的正常運作,確保不受各種資安威脅,強固的韌性(resilience)就顯得格外重要。
 
不斷改善提升的基礎建設,有助企業領導者思考如何採取永續性的經營策略以降低對自然環境的不利影響,並同步促成低碳及數位轉型。
面對氣候變遷、地球暖化、節能減碳,不要懷疑更不要猶豫就從推動數位化、智慧化、妥善數據管理及資安治理做起!
 
 
 
倍安保險董事長
黃志明

  • 分享此貼文!